欢迎访问 村官内参网!
9月10日一大早,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七社村民许尚明就来到脆李园施肥管护,“今年园内李树的黄化症已好了很多,种植的9亩青脆李全部卖完了。”他说。
权发村共种有4600亩青脆李,其中4300亩已达到丰产,亩产量在1200公斤左右。然而,这两年村上七社、八社的100多亩脆李树却染上了黄化症,导致脆李品质下降,产量减少。
今年5月,市乡村振兴局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,该局督查专员罗代福带领调研组来到权发村。他注意到村上一些脆李树的叶片呈黄色,与其它脆李树的绿叶存在明显差别。
“这些李树是有患上什么病吗?”罗代福问。“黄化症。”权发村党支部书记孙祖勇答道,七、八社共种了800多亩脆李,其中100多亩脆李出现了该症状。
通过咨询专家,罗代福了解到,患有黄化症的李树,症状不仅仅体现在叶片变黄上,所产出的脆李也会从青色转变为黄色,果实个头偏小,口感也偏淡,且果树产量也会明显减少。
权发村七、八社共有170户种植脆李,几乎每家每户的脆李园都遭受到黄化症的困扰,村民许尚明就是其中之一。“我种植的9亩脆李中,去年有1亩患上了黄化症,产量仅有400公斤,只有正常脆李的三分之一。”许尚明说,除此之外这些脆李的品质也偏低,尽管已经按照残次果的价格销售,但还是不好卖。
此时距离巫山脆李上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。“一定要高度重视脆李黄化症的防治工作。”罗代福告诉孙祖勇,一方面这种病会减少村民的收入,另一方面低品质的脆李还会对“巫山脆李”这块金字招牌造成负面影响。
调研组发现问题后,立即请来巫山县果业中心专业技术人员。他们测量脆李叶片和土壤的营养状况后,证实该村七、八社的部分土壤确实存在缺铁的情况,提出补施铁肥、增加有机肥的方案。
“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。”孙祖勇告诉记者,补施铁肥一个星期后,患有黄化症的脆李树叶片全部变绿,大部分患病的脆李也由黄转青。
今年,权发村脆李的总产值突破了1亿元。让孙祖勇感到欣慰的是,过去患有黄化症的脆李品质也有所提升,经过“医治”后,已和正常脆李的品质相差无几,价格也恢复到10元/斤,且没有出现滞销的情况,“我们没有砸掉‘巫山脆李’的品牌。”他说。
不过,这100来亩果树的完全“康复”仍需要一段时间。虽然今年结出的脆李品质有所提升,但产量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。
“预计明年,七、八社那些患病的脆李树将恢复到120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,可为170户村民增收170多万元。”孙祖勇介绍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 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 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。村官内参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| 政讯通-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联系电话:010-56212746 15311203816 010-56212739 15311203807 010-53387132
监督电话:15010596982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邮箱:xcgbfz@163.com 客服QQ:3610847436 通联QQ:3504475633